扶阳讲记
作者简介:卢崇汉,男,1947年生,四川德阳人,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。出身中医世家,幼小承庭训,师从祖父卢铸之先生、伯父卢永定先生。
深得祖父二辈悉心教培,医道日进,十七岁即悬壶蓉城,十九岁已有医名。临证善用姜桂附起沉疴大疾,亦有“火神”之称。现供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。
近年来在中医理论领域内,有一个扶阳学派在崛起,扶阳的观点早在医圣张仲景的“伤寒论”中就有提过,但一直为后人所忽视,以至断代一千多年,直到晚清时期才由四川的郑钦安重新举起,传承4代,形成以重用姜附桂为主的扶阳派或叫火神派。该派的理论基础仍是“周易”、“黄帝内经”和“伤寒论”,但与目前充斥于高校的中医经典教材的观点大为不同,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;更关键的是它疗效确切,慢性病可治,重症急症病亦可治;不仅近期疗效好,而且长远疗效也好,这是很难得的。
《扶阳讲记》部分书摘
畏寒与发热
畏寒与发热实际上是人体阴阳盛衰的一个反映,《内经》说:“阳虚则外寒。”由于阳气虚了,肌体失去了温煦而导致了畏寒怕冷。这是言其常,很好理解。而《伤寒论》里面又说:“病人身大热,反欲得衣者,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。”这是谈什么呢?这是谈其变。因为这是阳虚,阴寒在内,虚阳浮越在外,阴盛格阳而出现的身热。但就整个肌体来讲,本质却任然是阳气不足。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种变,就可以解决临床上许多问题。
烦躁与虚静
虚静倦卧为阳虚,这个很容易理解,人体阳气一旦亏虚,整个机体的功能就会减退,就会有懒言、倦怠、倦卧、喜静的表现,这些表现是阳气不足,不能任其物所致。而五心烦热,说是阳虚,可能就不好理解。因为阳的亢盛,会出现心烦,燥扰不宁,所以《素问》里说:“阴静阳燥”但是在临床上阳虚同样可以出现心烦燥扰。《伤寒论》第29条里面说:“伤寒脉浮,小便出,微恶寒,脚挛急,反与桂枝欲攻其表,此误也,得之便厥,咽中干,烦躁,吐逆者,作干姜甘草汤与之,以复其阳。”